严济慈足迹
严济慈,字慕光(1900—1996),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1900年12月生,浙江东阳人。1923年东南大学第一届唯一毕业生。1948年参加九三学社,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
1923年后,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数理教学硕士、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并参加中央研究院筹备工作。1931年后又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31年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年,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5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在美国各地讲学。1946年,获国家抗战胜利勋章。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任中国科代秘书长、中国科联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195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主任。1958年后,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执行主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8年后法国总统授予法国荣誉奖军团军官勋章。
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严济慈的父亲叫严道范、母亲金庆龄,严济慈小时候家境贫寒,但由于他天资聪颖,他的父母省吃俭用,极力供他读书。1914年,14岁的严济慈以第一名的优异的成绩被东阳县立中学录取,当时东阳县立中学的校长是程品文,也是他的恩师。1918年,严济慈仅用二个月的时间就连中三元:(1)中学毕业考试全校第一,(2)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全国高等师范联合入学考试,浙江省第一,(3)南京高等师范复试又是第一。1923年,严济慈毕业干南京高师范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何鲁、熊庆来、胡刚复是严济慈大学时代的恩师。
张宗英是东南大学第一位女大学生,早年在北京求学时与瞿秋白一起同为李大钊培养的学生领袖,“五四”运动时期担任南京学生会评议会主席。1923年8月8日与严济慈订婚。
1923年,应商务印书王云五的邀请,严济慈出版了《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2本书,用他的稿费及岳父、导师们的资助,严济慈第一次到法国留学。1924年进了巴黎大学物理系仅一年时间便考取了巴黎大学三张文凭获得硕士学位,深为巴黎大学的教授所器重,著名的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即是其中一位。1927年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夏尔·法布里法国科学院例会上宣读严济慈的博士论文,宣读中国人的论文,这在法国科学院例会上是破天荒第一次。同年6月,严济慈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的中国人。1927年他从地中海乘船回国,在船上结识了著名画家徐悲鸿,徐悲鸿提出要为他画一副像,并作法文提名为“科学之光”这幅画后来一直挂在严老的书房内。1928年,严济慈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甲种补助金,和妻子再次出国。这一次出国严济慈抱有更远大的理想,在校友欢送会上,他说“这次去希望更能充实自己。我这次出国是替我儿子出去,要使科学研究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等到我儿子这一辈,中国科学水平提高了,他们就用不着出去了。
1930年底,严济慈放弃了在法国的高薪教职,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又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主持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所长,任职长达20年之久,带领一批青年学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32年他与叶企孙、梅贻琦、李书华、关有训等创办了中国物理学会。1932—1940年一直担任物理学会秘书长。1930年后的七、八年间是他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时期,他在中美、中英、中法等国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共五十三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压电晶体、臭氧等)。1935年严济慈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同时当选的还有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和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卡皮察。徐悲鸿知道严济慈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特作了一幅“喜鹊唱枝头”的画表示祝贺。
1937年,严济慈在巴黎开会,听闻“七七事变”爆发,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知识为抗战效力,他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担当了当时中共负责人之一的吴王璋和朗之万教授的联落人。
1938年,他决定把在北平的物理研究所迁到昆明为适应抗战需要他决定带领大家动手研制压电水晶振荡器、显微镜和各种光学仪器。短短4年中,他带领大家造出了500架显微镜,1000多个振荡器和300多个步兵用五角测距镜。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他颁发了胜利勋章(又称“景星勋章”),当时中国科学界获得这种勋章的只有两个人(他和协和医院的林可胜大夫)。
1948年严济慈被评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将介石发动内战,严济慈坚决抵制了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威逼利诱,绕道昆明来到北平,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1948年郭沫若找到严济慈希望他出任中科院办公厅主任,严济慈十分犹豫,他说:“一个科学家假如离开了实验室,他的科学生命就结束了”。但郭沫若说:“假如能使千万人进入实验室,那么你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从此,严济慈全力投入了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中。严济慈担任了中科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1927年在北平研究院期间,严济慈每年都接收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研究所工作,做他的助手,严济慈带他们从事研究,教他们外语等。他们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后就送他们出国深造。
?这一时期,他除了在北平研究院任职外还担任中美、中英、中法、中比庚款委员会助学金考核的物理学方面评定人。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也曾是他的助手。1937年严济慈到法国开会,他亲自带着钱三强到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到他早年的同学居里夫人的女儿约里奥·居里的家里,极力推荐钱三强并请她多多关照。
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严济慈走上了阔别30年的讲台,许多学生为了听他讲课,宁可不吃饭。从1961年起,严济慈担任科大副校长达二年之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1978年郭沫若逝世,80岁高龄的严济慈出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兼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邓小平同志在上面有一段著名的批示,:“立群同志,此事请中宣部过问一下,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青年人才较多,应预扶持。”为了办好科大1983年严济慈书呈邓小平要求把中科大列为重点扶持大学之一。90岁高龄的严老冒着漫天大雪,到合肥参加国家同步实验室验收,会上严老用含着东阳口音的普通话说出:“我一直把科大作为我的掌上明珠。”这句话。严济慈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作了宝贵的贡献。
严老不仅在科学事业上硕果累累,而且还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晚年曾七次返回家乡,在返乡途中严老到磐安、东阳、武义、永康以及兰溪等地视察。1995年,严老参加了金华民间艺术节暨火腿之乡经贸洽谈会的开幕式,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回家乡。严老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并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指导。
严老和张宗英的五个儿子和儿媳在科学文化界都有一定的建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为严家有如此多的科学家感到惊奇和钦佩。
长子:严又光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
大儿媳:杜竟中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二儿子:严双光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生前从事飞机制造工作。
二儿媳:胡立生毕业于苏联维尔德洛夫工业学院冶金系,原从事飞机制造研究工作,现为国家计委所属华阳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欧美同学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四儿子:严四光毕业于燕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中国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
四儿媳:龚景嘉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财贸学院副教授。
五儿子,严武光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现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五儿媳,高文绣毕业于苏联科大学物理系,现为中科院高能所副教授。
六儿子,严陆光毕业生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大学院电工系,现为宁波大学校长。
六儿媳,吕锡恩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现为中科院化学所副教授。
严家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孙辈成为在科技上崭露斗角的青年学者。
严济慈1900年12月出生在东阳市店下湖严村,1996年1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严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8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中央理事会理事,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副主席,中央名誉主席。严老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决心提出入党申请,在郁文、秦力生的介绍下,八十岁高龄的严老,终于在1980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愿望。1986年严老访问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受到该校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欢迎。1991年,江泽民、李鹏邀请严老到中南海作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的多次接见。严济慈是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开创者之一,我国光学仪器工业奠基者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和老一辈科普作家。严济慈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献身科学和教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